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關于加強我省文化產業發展的建議

2014-09-15 00:53:32  
字體大小:【


民革湖北省委員會


    湖北省成功舉辦“八藝節”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在今后的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文化與經濟的相互融合將使文化產業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因此,我們需要緊密聯系我省文化產業的實際,大力促進和推動我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大發展。

    一、我省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
    我省文化資源豐富,文化人才密集,文化事業具有很好基礎,文化產業也具有一定規模。但是,要成為中西部地區的文化強省特別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強省,還有很大距離,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明顯偏低,資源整合與開發不夠,豐富的文化資源優勢還沒有轉化為產業優勢;文化人才優勢作用發揮不夠,尤其缺乏文化經營管理人才。

    我省文化體制改革已經有明確的目標和部署。一方面,改革在一些重要領域已經取得進展,特別是以武漢為代表的部分大中城市的新聞出版發行領域的改革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另一方面,在一些地區和領域,文化體制改革不徹底,管理體制不適應,文化產業的市場主體尤其是民營市場主體培育不夠,規模偏小,重復建設、效益不高的問題比較突出。據對宜昌調查,主要問題是: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官辦一統天下,民營幾乎沒有;結構不合理,文化事業部分偏大,產業部分偏小;行業壟斷,條塊分割;文化市場管理政出多門、多頭執法,交叉管理等。由于體制的原因,有條件的文化事業單位缺乏發展文化產業的積極性,盡管擁有大量的固定資產,但還是一味地埋怨政府投入少,喪失了許多機遇。

    文化產業快速發展過程中不斷出現了需要研究和應對的新情況新問題。如公共文化設施(如博物館)免費開放后多種社會功能平衡發展問題,文化產業鏈銜接問題;怎樣建立適宜人民群眾消費又有利于市場良性循環的文化產品價格體系;網吧和網絡游戲業有著極大的市場潛力,但目前市場現狀又是以較大的負面形象出現的,為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提供健康上網的市場環境,成為十分急迫的社會任務;落實數字媒體和動漫產業的扶持政策,構建動漫和網絡游戲產業鏈等,成為政府、社會和文化企業共同關注的焦點。

    面對機遇和挑戰,加快我省文化體制改革,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增強文化競爭力,顯得極為重要。

    二、幾點建議
    (一)切實轉變政府管理職能,構建宏觀管理體系
政府職能轉變的關鍵,一是要解決管理機構職能交叉的問題,二是要解決“辦文化”和“管文化”的結構問題,三是要根據發展需要增加必要職能,四是要把為文化創新營造良好的環境作為基本職責。

    政府在對文化事業的領導和公益文化直接管理的基礎上,在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階段,需要承擔如下工作:政策法規的制定與完善,管理體制改革進程的領導與規范,規劃的制定與協調,資源整合的引導與調整,區域間行業間的協調與溝通,文化經典的保護與開發,內容產業的直接扶持,風險機制的建立與保障,產業市場的監管與執法,市場標準的制定與檢測平臺的構建等。

    政府職能轉變的改革需要一個探索和適應的過程。在目前尚未建立“大文化”概念統一管理機構的情況下,可以著手研究構建文化管理協調機制,以解決條塊的縱向、橫向的協作問題。如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和管理協作機制,統籌規劃、部署、指導、管理、協調解決文化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和重大事項,有效進行宏觀調控、推進區域協作和條塊協作。諸如制定中長期規劃,確立重大項目、重大舉措,設立重要產業基地、示范基地、實驗區、保護區,推進橫向協作、整體聯動等。

    (二)加大財政投入,規范公共財政資金的使用和管理
    公共財政資金的使用要起到促進文化產業良性循環的作用。要充分保證公益性文化建設的需要,包括公益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農村文化建設,以農民工為代表的邊緣文化群體和社會弱勢群體的文化援助等。公益性文化建設的投入是引導文化產業發展、培育文化市場的基礎。在文化產業發展方面的投入重點,至少有四個方面,一是設立經典文化和內容產業開發基金,二是設立風險基金,三是設立獎勵基金,四是設立國有文化企業單位改革的保障基金。

    (三)推進文化企事業單位微觀運行機制改革
當前,在文化體制改革中,涉及轉企改制中的人員分流安置,養老、失業、醫療等社會保險問題,尤其需要與之相配套的政策保障措施。同時,還需要探索和研究在新形勢下如何加強黨委領導與法人治理結構相結合、建立新型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

    (四)建立健全文化市場體系
    要通過改革來培育市場主體,特別是形成一批民營的文化市場主體,完善和鼓勵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經營文化產業的政策,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若干規定》,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打破條塊分割、地區封鎖、城鄉分離的局面,加快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制定和完善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財政稅收政策,為文化產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文化消費是文化產業鏈上的終端環節,消費水平直接影響甚至決定著文化產品生產能力和流通效率。要從培養和提高居民文化消費觀念入手,提高居民的文化素養,通過提供更為豐富優質的文化產品與服務,讓人們逐步體驗到文化享受的美好。同時,要靠市場經濟運作,依靠作品和產品自身的“賣點”,來贏得消費者的青睞,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促進文化產業鏈的良性循環發展和人民群眾文化消費水平的普遍提高。

    (五)應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文化產業
    運用電子出版、數字影視、網絡傳輸等現代技術,催生新的文化業態,大幅度提高文化產業的科技水平。認真落實國家先后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三個重要規劃,把數字出版技術、數字化出版印刷、復制和發展新媒體作為我省文化產業創新重點,還要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開發利用我省民族文化豐厚資源。

    我省可先在如下領域試點啟動:
    ——數字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免費開放以后,每天有超過實際容量幾倍的觀眾排隊領票(平均每個人排隊2—2.5小時),這足以說明人民群眾對觀賞館藏文物的強烈渴望。數字博物館的建設不僅可以從時間、空間上解決人們了解博物館及館藏文物的需求,還可以多層次、多角度地為人們提供更多于直接參觀的知識與信息,數字博物館可以濃縮在一張小小光碟上,集聲、形、色等為一體,便于收藏和流傳,又能增加一個高附加值的博物館“副產品”。
    ——革命文化系列產品:特別是辛亥首義文化的數字工程建設。
    ——系列旅游文化產品:紅色旅游文化產品應該率先開發。
    ——數字科普:湖北應該同時是科普強省,數字科普產品應該成為廣大青少年的第二教科書。
    ——傳統文化開發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與保護。

    要鼓勵和扶持網絡文化產品的創作和研發,開發文化數據處理、移動文化信息服務、數字遠程教育及數字娛樂產品等增值業務,推動我省文化產業不斷升級。

    (六)下大力氣改革完善文化產品的價格體系
    當前,文化產品的價格存在著諸多不符合市場規律、不便于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消費和享受文化產品的問題,突出的如演藝票價、圖書定價、工藝品定價過高等等。價格的核心是便于產品不斷地拓展市場和擴大市場占有率,目前首先要推行親民票價、低檔票價、平裝圖書;可以從城市劇場觀眾票價入手,探索制定適合湖北地區社會需求的文化產品票價體系。要充分重視價格對農村和偏遠地區人群、進城務工人員參與文化活動、享受文化消費的拉動作用。

    (七)加大文化產業人才培訓力度
    文化產業既是創意產業,又是新興產業,需要一批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懂經營、善管理的專門人才隊伍。一方面要特別重視文化傳承人的保護,一方面要培養文化產業的策劃、創意、管理、營銷、技術、文化經紀等方面的人才;在目前文化產業學科體系不規范的情況下,尤其要重視文化產業管理人才專業結構和學科結構,并將其作為文化產業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的關鍵問題予以關注。制定鼓勵政策,將具有文化專門技能、實際文化事業從業經驗、有志于文化管理的往屆、本屆畢業生,選拔培養為具有MCA學位的中高級人才。設立湖北省榮譽制度,表彰有杰出貢獻的文化工作者。